阴阳俱虚,当调其阴阳,勿妄治,以虚其虚也。于此见逆冬气,则少阴不藏,肾气独沉,孤阳无附,而发为温病也。
但浮而不大,则不涉阳明,是仍在太阳也。伤寒以阳为主,不特阴症见阳脉者生,亦阴病见阳症者可治也。
此因坎中阳虚,不得以小便不利作热治。风为阳邪,因四时之气而变迁,且一日亦具有四时之气,气运更有郁复淫胜之不同,故有麻黄、桂枝、葛根、青龙等法。
其始也,为沉为弱为涩为弦为迟;其继也,微浮微大微滑微动微数。世谓治伤寒,即能治杂病,岂知仲景《杂病论》,即在《伤寒论》中。
脉阴阳俱紧,口中气出条,是少阴经文,王氏集之脉法中,故诸家议论不一。若表既解而水气淫溢。
然阴阳互根,烦为阳邪,烦极致躁,躁为阴邪,躁极致烦。两自字便见风邪之迅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