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然者,总为胃家惜津液,既不肯令胃燥,亦不肯令水渍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。 所以然者,阳明太阴同处中州而所司各别。
按∶三阳皆受气于胸中。伤寒不大便六七日,不恶寒反恶热,头痛身热者,与承气汤。
若小承气三物同煮,不分次第,只服四合,但求地道之通,而不用芒硝之峻,且远于大黄之锐,故称微和之剂云。盖太阳之表,当汗而不当吐;阳明之表,当吐而不当汗;太阳之里,当利小便而不当下;阳明之里,当下而不当利小便。
夫按之濡为气痞,是无形也,则不当下。如有所见独语,与郑声谵语不同。
喘满见于未汗之前,为里实;见于谵语之时,是肺气已败。至五六日,自利复烦躁,不得卧寐者死。
夜半者,阳得阴则解也。阳明无表证,不当发汗,况以火劫乎?